沈周-《庐山高图》

2023-09-10
《庐山高图》是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一幅纸本浅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画为沈周四十一岁(1467年)时为贺老师陈宽(醒庵)的七十岁寿辰而精心绘制的巨幅山水。沈周借助万石长青的庐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来表达他对恩师的推崇之意,画题明了而寓意深刻。


11.jpg

《庐山高图》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自幼艺术熏陶,其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擅长书画,是元代文人画风的继承者。沈周秉承家学,出入于宋元各家,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名重当时,成为明代“吴派”山水的一代宗师。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就图》、《沧州趣图》等。


5.jpg

《庐山高图》局部


图中所画景色为庐山美景。画中层峦叠嶂,高耸的山峰层层叠叠,山石突兀,直入云霄。高山山势险峻,有的雄浑而壮观,有的却是孤峰凸起,峭壁陡坡根本无法上去。山中云雾缭绕,在山腰形成一圈浮纱,像是一条白色的腰带系于山间,起伏飘渺,幻梦幻真。山上草木丰茂,树木生长得郁郁葱葱,山顶、山腰一片绿荫丛丛。山谷间有清溪山瀑从崖壁中飞溅而出,像是一条白锦直挂于山中。千尺瀑布飞泄而下,水流击石,仿佛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水流顺势而下汇于峡谷潭水之中。一老者立于溪前,赏此美景。

2.jpg


《庐山高图》局部


此图仿王蒙笔意,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郁,山石皴染厚重灵动,加强了立体感。中段山峦用折带皴,墨色较淡,皴笔精细,表现出崖壁的险峻;左边崖壁先勾后皴,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显得苍郁深。画中细节之处,如山中白云,山上的杂树小草、石阶、小路等都被刻画得生动准确。在此图中,作者极力刻画出庐山仰之弥高、大气的动人形象,以表达师恩浩荡的主题。
《庐山高图》构图上由近景的山坡乱松,中景的瀑布、岩石、峭壁,远景的庐山主峰自上而下,由近及远,整幅画近、中、远景相间,一气呵成,其透视方法为高远法,即站在山脚仰望山巅,显示其高大伟岸。虽然沈周在用笔方面总结前人的笔法与特点并将其融会贯通,但是沈周摹古而不拘泥于古法,其透视法仍旧遵循前人。


4.jpg

《庐山高图》局部


从构图上来讲,中国画与书法一样讲求气韵的贯通,所谓书画同源也是从气韵来讲,中国的山水画中最常见的构图方式有“之”字形、“s”形。就沈周的《庐山高图》来看,其上方虽画五老峰,但并未将画面占满,右上角山涧升起的云雾构成了所谓的气,中间部分飞流的瀑布与画面上部的云气贯通,中国画中讲求几百当黑,飞流的瀑布夹在山石之间,用山石的颜色来衬托,既是瀑布又是全画连贯之气。整幅画的下半部分以大片的空白来做山涧瀑布流下的水,也同时与上面的气贯通,整幅画成“s”形曲线的构图,是典型的南宋院体的构图程式。近景的处理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色十分相似。整幅画又以中间的一块山体为中心,并因为这块山石的存在而更显得统一。


6.jpg

《庐山高图》局部


沈周《庐山高图》自题长诗,诗的末尾写到:“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从题诗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他是为老师陈宽祝寿,其中一句“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鹤高举凌天风”再次表达了他对老师的祝福,祝愿老师如同黄鹤一般高举凌风。


0.jpg


学校地址:

贵阳市观山湖区喀斯特广场智联教育8楼

15180846628 杨老师

云岩区三桥万科云岩大都会s1栋301

13765827447 王老师

学校官网:www.gzzysh.com



声明: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自由容器